48%噻虫胺+5%虱螨脲
——韭大夫的产品特性及作用机理
一、韭蛆
韭菜迟眼蕈蚊,属双翅目,眼蕈蚊科。是葱蒜类蔬菜的重要害虫, 尤喜食韭菜 ,其幼虫俗称韭蛆 ,是造成韭菜减产和农药残留超标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主要危害韭菜、大葱、洋葱、小葱、大蒜等百合科蔬菜,偶尔也危害莴苣、青菜、芹菜等,分布于北京、天津、山东、山西、辽宁、江西、宁夏、内蒙古、浙江、台湾等地,是葱蒜类蔬菜的主要害虫之一。
2月下旬开始化蛹,3月上旬开始出现羽化成虫,3月中旬为羽化高峰,4月上旬为第一代幼虫发生高峰期,以后近一个月发生一代。每年的4~6月和9~11月虫量最多,呈春、秋两个危害高峰,夏季的7~8月份,由因幼虫不耐高温干旱和暴雨,幼虫在31℃时就滞育,特别是砂质土,土壤受阳光照射升温快,而暴雨又易使土壤板结,均不适于幼虫生长发育,所以田间虫量少,危害也轻。
一、韭蛆的习性
1、幼虫成群为害韭菜地下根茎;成虫喜阴湿能飞善走,甚为活泼,常栖息在韭菜根周围的土块缝隙间
2、一般砂性土危害重,成虫不善飞翔,所以发生危害成区域性,远距离传播往往由其植物产品如蒜头、泥韭、带土的葱等将虫卵、幼虫或蛹夹带至新发生地
3、成虫畏光、喜湿、怕干,对葱蒜类蔬菜散发的气味有明显趋性。卵多产在韭菜根茎周围的土壤内
4、露地栽培的韭菜田,韭蛆幼虫分布于距地面2~3厘米处的土中,最深不超过5~6厘米。土壤湿度是韭蛆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,黏土田较沙土田发生量少
5、韭蛆属喜温性害虫,抗高温、干旱和暴雨能力弱,幼虫发育最适气候条件为温度18~25℃,土壤含水量5%~20%
二、韭蛆的危害
1、幼虫钻食韭菜地下部分,轻者地上叶片瘦弱、枯黄、萎蔫断叶,重者成墩死亡。幼虫常群集在鳞茎(俗称“葫芦”)里或钻蛀假茎中,引起腐烂,可造成整畦毁种
2、初孵幼虫先为害韭菜叶鞘基部和鳞茎的上端。春、秋两季主要为害韭菜的幼茎引起腐烂,使韭叶枯黄而死。夏季幼虫向下活动蛀入鳞茎,重者鳞茎腐烂,整墩韭菜死亡。
二、韭大夫(48%噻虫胺+5%虱螨脲)对韭蛆的防治
一、韭大夫的作用机理
1、噻虫胺:第二代硫代烟碱类杀虫剂,属烟碱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,作用于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突触,使昆虫异常兴奋,全身痉挛、麻痹而死。
2、虱螨脲:最新一代取代脲类杀虫剂。药剂通过作用于昆虫幼虫、阻止脱皮过程而杀死害虫。
二、产品规格
(200 g +500 g)*12套
三、产品特点
1、杀虫谱广,作用方式独特,害虫不易产生抗体。
2、活性高,用量少,速效性高,持效期长,可达20天以上。
3、具有胃毒、触杀双重效果,有卓越的内吸、渗透性,对环境相容性好。
4、杀虫杀卵,与常规农药无交互抗药性。
四、产品定位
作物:韭菜
虫害:韭蛆
五、使用方法
1、
作物/场所 | 防治对象 | 用药量(制剂量/亩) | 施用方法 |
韭菜 | 韭蛆 | 一套一亩 | 灌根 |
2、韭菜零星倒伏时或韭菜韭蛆幼虫盛发初期,灌根1次。
3、施药时,将所需药液倒入喷雾器内,用水稀释搅拌均匀后,采用去掉喷头的喷雾器将药液灌入韭菜根部。可视土壤墒情来确定用水量。
4、安全间隔期为14天,每季作物最多使用次数为1次。
六、注意事项
1、大风天或预计1小时内有雨,请勿施药。
2、不可与强碱性药液(波尔多液、石硫合剂等)混用。
3、建议与其他作用机制不同的杀虫剂轮换使用,以延缓抗性产生。
4、使用本品应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,穿靴子、长袖衣和长裤,戴防护手套、口罩等,避免皮肤接触及口鼻吸入。使用中不可吸烟、饮水及吃东西,使用后及时用大量清水和肥皂清洗手、脸等暴露部位皮肤并更换衣物。
5、禁止儿童、孕妇及哺乳期的妇女接触。过敏者禁用,使用中有任何不良反应请及时就医。
七、中毒急救措施
本品对人畜低毒。中毒时立即送医院治疗,措施有:对症治疗,洗胃,保持安静。如不慎吸入,应经病人移至空气流通处。如不慎接触皮肤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清洗。溅入眼睛,立即应用大量清水冲洗十五分钟以上,如不适请就医治疗。如误服,立即携标签送医对症治疗。